历经1500个昼夜的艰苦奋战,7月9日,大(理)至临(沧)铁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红豆山隧道顺利贯通,标志着国内首例、世界罕见的有毒有害气体隧道掘进困难被攻破。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全长10616米如何区别白化病和白癜风,是目前我国铁路建设中唯1聚集了8种有毒有害气体、长距离大范围强涌水、高地温、长段落花岗岩蚀变等困难的长大隧道。隧道地处临沧-勐海花岗岩台地北缘,澜沧江与南汀河深大活动性断裂挟持区域,穿越凤庆-云县水热活动带,区域地质构造条件极为复杂。强烈的岩浆活动构建了复杂的水热活动环境,2017年6月起,隧道内陆续出现了硫化氢、1氧化碳等8种有毒有害气体,同时伴随花岗岩蚀变、高地温等特殊不良地质,这在我国铁路隧道建设史上第1次出现。施工进程中,建设者终年顶着高温、佩戴防毒面罩进行施工。由于没有可鉴戒的施工经验,来自全国石油、煤矿等行业的知名专家屡次前往现场会勘,经反复现场验证,构成了1套针对多种有害气体的控制标准和施工方法,构成施工工法4项、专利40余项,成功解决了施工困难。大临铁路北起广大线大理站,从大理白族自治州逾越澜沧江后到达临沧市,线路全长202千米雀斑,设计时速为160千米。目前,大临铁路建设正在全面推动,路基完成99%,桥梁完成98%,隧道完成98%。建成通车后,大理到临沧将由现在公路运输的近5小时紧缩到1.5小时,结束临沧市不通铁路的历史。(来源:云南日报记者胡晓蓉黄翘楚李春林)
文中内容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!
移动版: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贯通为国内首例、世界罕见的有毒有害气体隧道